佛教与中国雕刻
2009年05月04日 09:20《现代佛学》 】 【打印已有评论0
相关标签: [佛艺博览] [常任侠] [龙门] [造像] [敦煌]

大同云冈20窟主佛

中国雕刻,在未受佛教艺术影响以前,已经有长期的历史,在殷周时代,就以民族独创的风格,达到很高的成就。殷墟发掘出来的白色大理石鸟兽雕刻,通体有花纹图案,匀称典丽在世界史前艺术中,独具特色。

西汉时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像,以及猪、牛等石刻,作风雄伟朴质,代表着前汉时代帝国威力的强大。到后汉时,近似绘画的浅浮雕非常盛行,普及于山东、河南南阳、四川等地。如山东嘉祥县武氏祠的绘像,可为这一类的代表,但多是平面的,立体圆雕却不多见。仅有嘉祥武氏祠的狮子,雅安高颐阙的翼兽等少数而已。到汉以后,南北朝时代,受了佛教的影响,给中国的雕刻艺术,一种非常有力的新的刺激,中国的雕刻,逐渐转入一个新的阶段。

今传最早的佛像雕刻,有三国吴时的遗物,这是佛教在中国南部传播的结果。到南北朝时,中国南部与北部,佛教艺术,都发展得盛极一时。早期擅长佛像的艺术家,有东吴的曹不兴、东晋的顾恺之、梁代的张僧繇、北齐的曹仲达等人,到唐代有吴道子,最为著名。曹不兴善作佛画,据说三国时代有天竺的僧人康僧会,到吴国传播佛教,得到孙权的信仰,为立建初寺于建业,吴兴人曹不兴受康僧会带来的佛画影响,遂为中国佛画家早期最有名的一人。康僧会是康居国人,即中亚细亚的撒马尔干人,可见中国的佛画一开始是从西域传来的样本学习的,画像是如此,雕像的开始情况,大概也是如此。这其间中国的艺术家们经过长期的精心研究,逐渐创立了自己的式样,张僧繇和曹仲达就创立了张家样与曹家样,有各自的特殊风格。

中国早期的佛教雕塑,从北魏时代,遗存有不少宝贵的作品,在敦煌、云冈、炳灵寺等处的现存造像上,可以看出它的艺术风格的演进。在初期,我们从事造像的艺人们,大概直接从印度传来的图像取法,例如云冈的石佛洞,现存四十余洞,把它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,其中东部三洞,中部十洞,西部九洞,比较重要。西部的所谓昙曜五洞,即编号第十六至二十的各洞。佛像最大,庄严巍峨,高达数丈,在东方佛教造像中,这是无以伦比的奇迹。造像的作风,与印度犍陀罗艺术及其后的笈多艺术,均有相似之点,又均不全似,这是印度艺术传入我国,有了新的融和之故,壁上的贤劫小佛,面容多作犍陀罗式。中部第一第二两洞壁上,像一条连环画的带子,刻有佛传故事九图,接承犍陀罗的作风,为西部各洞所无。第三为六美人洞,前壁上层六美人,坐帏幕中,婉丽肥硕,也是犍陀罗式的姿态。中部藻井上的飞天,肥短如小儿,在印度鹿野苑笈多时代的雕像,佛背光上有肥而短的飞天,正与此相似,可以说两者的艺术作风,有其共同之点。云冈西部各小洞的晚期作品,飞天削肩瘦长,衣带飘逸,与前者绝不相类,这正是中国艺术史上所说的“瘦骨清像”。在北魏的晚期,佛教雕刻艺术已经逐渐“中国化”了。

【观点】:张文良——寺院做慈善要保持其宗教品格

【两岸】:佛教在港台——慈济43周年庆“静思勤行道 慈济人间路”特展

【朝圣】:五塔寺——尘嚣世界的一杯清茶

【常识】:负债的人可以出家吗?

众生】:许哲——信佛的天主教徙

【图片】:五台山——普化寺

【禅茶一味】:紫砂壶要用茶垢来养护

素食】:合家团圆不可缺少的美味素食多福多寿

« 前一页123后一页 »
 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   
 
匿名
用户名 密码 注册
     
作者: 常任侠   编辑: 闫秀勇